随着产业界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来袭,物联网被视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真正驱动力。2020年5月13日下午,[敏感词]发展改革委官网正式发布“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”倡议,旨在推动国内数字化产业链构建,培育新型数字化生态。
来源:pixabay
数字化转型加速:数据采集需求将无处不在
对企业而言,数字化转型是对传统模式的全面颠覆,它触及到企业组织、流程、业务模式、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。比如,单单使用大数据精准地洞悉及预测消费者需求一项,就已经在生产制造领域产生了极大改变,贯彻生产端到市场端的完整链路。
回首物联网这一概念诞生之初,它便与RFID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。作为便捷、灵活、[敏感词]效的无线数据采集方式之一,即便在如今物联网的内涵发展得如此庞大之时,RFID电子标签作为基础数据采集工具的角色位置也并没有动摇。
随着社会向全球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,针对物品的数字化需求日益高涨,并不断出现新的应用方式,数据就像流沙一样渗透到每一个细小的角落。
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,跨境电商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商品需要符合更高程度的数字化追溯要求。在市场方面,个性化需求不断释放,企业越来越多地转向自动化、柔性化生产方式。对企业而言,想要参与未来的市场竞争,将无可避免地卷入这场数字化竞赛当中。
总而言之,数字化转型整体上是走向更精细化的运作。不论是对消费市场的精细化把握,还是对于生产、货运流程的精准调控,或者在终端零售端对数据的采集分析。
生产端:RFID电子标签国产化趋势愈加凸显
近年来,由于受到欧美等发达[敏感词]方面的限制,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的声音越来越大。特别是在芯片研发领域,由于缺乏自主技术,国内芯片供应链存在严重的“断链”风险。对RFID产业而言,面临的是同样的难题。不过,由于相关技术瓶颈并不算特别高,RFID电子标签产业在国产化方面的突破显然来得更加迅速,也更加密集。
近年来,凭借在技术研发上的突围,国产RFID芯片接连传出不少好消息,包括坤锐、复旦微、华大、凯路威、中科微、国芯物联、东信源芯、悦和、旗连电子、智汇芯联等国内厂商均推出自研的标签芯片或读写器芯片,整体上形成了一股强劲的芯片国产化势头。
在今年10月23-35日于深圳举办的IOTE国际物联网展上,国芯物联展示了自研的国UHF RFID读写器芯片GXR-01,东信源芯则推出自研的UHF RFID读写器芯片TM600,二者都有着非常[敏感词]的读写能力,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业内一线水准,并且已经在仓储物流、鞋服、资产管理、制造、零售等众多场景中出色应用,积攒下不少好口碑。
今年3月,国航在国内航线上首次使用国产RFID芯片行李条,填补了航空行李托运领域的空白。据悉,国航从立项到终实现应用,前后历经了近两年的立项研发测试,耗费近600万测试行李条。经严格的测试证明,国航使用的国产RFID芯片行李条在性能上不输于进口芯片,完全具备可替代性。
从国内市场发展来看,RFID芯片实现国产化后,价格将会进一步降低,十分有利于提升市场对RFID技术的接受度,进而使得企业可以将应用市场做得更大。
应用端:市场迸发更多活力
在RFID的众多应用场景中,仓储物流、鞋服、零售、图书是标签消耗量[敏感词]的几个领域。然而,在一些应用条件比较复杂的场景中,常常因为遮挡、金属反射、液体吸收等原因影响标签读取率。因此,厂商们也在加强产品迭代以攻克这些痛点。
来源:pixabay
为了进一步提升RFID电子标签在应用场景中的普及度,菜鸟推出了精准射频识别技术,优化了芯片、读写器及背后的一整套识别算法。一方面提升了标签的读取性能,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搭建只读标签生态来降低应用成本,从提升性能和降低成本两方面来进一步推动RFID电子标签市场。
读取性能与可靠性的提升使RFID标签有了更高读取率,抗干扰能力也更强,进而具备更强的场景适应性。比如,在托盘、码垛、车厢中都能够实现高效、[敏感词]读取。另外,使用新设计和新工艺精简了RFID标签的生产成本,从而降低RFID系统的应用门槛。
早在今年4月25日,菜鸟与徐福记达成战略合作,在食品行业中率先应用菜鸟的精准射频识别技术,帮助徐福记加快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。
此外,阿里、京东等电商巨头也在大力推动物流数字化革新,以此为自身开辟出一条更宽阔的护城河。早在2020年,阿里对外公开了智能工厂平台“迅犀”,集合了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、3D虚拟仿真,以及RFID全流程追踪等多种技术,是对传统工厂的全面数字化改造。
在2021年10月19日的云栖大会现场,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发布了一款低功耗、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芯片——羽阵600。这款芯片具备高读取灵敏度、全方位读取,以及强环境适应性等特征,适用于智慧物流、智慧仓储、智慧零售、航空包裹跟踪、资产管理等场景。
如今,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,精益化管理的需求正不断增长。目前,RFID技术已经进入各行各业,作为基础的数字采集方式,RFID在许多领域中都已经具备了全面应用的客观条件。
来源:RFID世界网